五月榴花照眼明,枝间时见子初成。2021年5月24日上午,bet356·(中国区)官方网站隆重举行“十四五”规划研讨会暨产学研合作授牌仪式。苏州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沈明荣,实验室与设备管理处处长魏永前,教务部教学运行处副处长刘方涛,研究生院副院长刘京,国家交流合作处副处长资虹,学科建设办公室副主任杨凝辉,机电工程学院院长孙立宁及学院领导班子全体成员、学院教授代表、六家合作单位领导等出席活动。学院党委书记刘鲁庆主持本次活动。
在产学研合作授牌仪式上,校党委常委、副校长沈明荣为合作单位依次授牌,并表达对校企合作的支持与祝贺。十四五开局之年,通过前期的充分沟通,学院与苏州康多机器人有限公司、苏州同心医疗器械有限公司、苏州心擎医疗技术有限公司、苏州景盛智能科技有限公司、中垦(上海)经济发展有限公司、四川省信捷迅科技有限公司开展产学研合作,分别成立了微创手术机器人技术协同创新中心、梓英医疗科技协同创新中心、智能人工器官技术创新平台联合实验室、碳中和一体化智能技术产业创新中心、绿色智慧厨房联合实验室、智能微装配产业创新中心。
一直以来,学院十分重视产学研合作,着力打造产学研及企业服务品牌,知名度与影响力不断提高,凭借学院的技术优势,吸引越来越多企业携手合作,协同创建一批高水平联合实验室和协同中心,切实将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截至目前,学院已有22个产学研合作平台,学院将持续创新产学研合作机制体制,将更多科研成果应用企业实际,助推地方产业转型升级、向更高水平发展。
授牌仪式后,孙立宁院长作机电工程学院“十四五”规划报告。他首先总结了学院“十三五”以来在队伍建设、人才培养、学科建设、科学研究、社会服务等方面取得的优异成绩,在国家级人才奖项何梁何利奖、全国创新争先奖上实现突破,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入选江苏省一流本科专业,获批江苏省军民融合创新平台,形成机器人、生物制造、激光制造、等离子制造等特色研究方向。随后,详细介绍学院“十四五”规划,指出未来十年制造业发展将以智能化、网络化、数字化为产业驱动力,表示学院要把握当前苏州实施产业智能化改造和数字化转型的发展趋势,应对外部需求变化提前布局人才工程,实现博士点、一流专业突破;优化学科布局,凝练特色研究;整合现有校内外平台资源,建立若干高水平的教学团队与实验创新平台;注重学科交叉,促进新工科交叉融合、协同发展;创新升级产学研合作新模式,打通区域性产业链。
沈明荣副校长对机电工程学院“十四五”规划构想给予赞同和肯定,并表示学校将大力支持机电工程学院建设。学院做好顶层设计,学校保障产学研机制体制的突破,学科间做好交叉融合,多方共同努力,走好协同发展之路,希望机电工程学院在“十四五”时期全面发展,再上新台阶。
会上,各与会职能部门领导对学院“十四五”规划及发展建言献策,一致认为学院“十四五”规划思路清晰,目标明确,纷纷表示将为学院“十四五”发展做好支撑保障,促进学院教学科研事业的改革发展。
“十四五”期间,学院将综合发挥人才团队和科研平台的优势与作用,继续加大人才团队的引育工作,构建卓越人才培养体系,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加强机器人、新材料、生物工程等多学科深度融合与交叉,形成若干特色研究方向,建立并完善协同创新机制、科研成果转化激励机制和产业化服务体系,围绕“长三角”经济带先进制造领域的共性需求,加强研发与成果转化基地建设,积极推动政产学研协同发展,推动学院高质量发展,为学校“双一流”建设做出贡献。